芹菜菌核病的症状识别和防治
一、症状表现 菌核病是芹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为害芹菜的叶片、叶柄和短缩茎。菌核病多从芹菜的茎基部开始发生,受害部位先是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随后向上部蔓延。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有白色菌丝,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病株叶色淡黄,萎蔫下垂,最后整株腐烂、枯死。 二、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芹菜菌核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低温、潮湿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内越冬、越夏。条件适宜时病菌从植株衰老的组织侵入,并借助气流、病株和健株的接触,以及农事操作中的传带等进行田间的再侵染。 芹菜菌核病的发生对温度条件要求不高,当田间温度在20℃左右时,只要相对湿度高于85%以上时,就很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因而,连作地、种植过密、氮肥施用过多、灌溉过量、雨水多又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的田块,菌核病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清水洗净,晾干后再播种。 2、栽培管理:与非伞形花科蔬菜轮作;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小水勤浇,雨后及时排水,减少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田间发病初期,喷施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等。每7~10天1次,连续3~4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