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鲿的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拟鲿,俗称牛尾巴,隶属于鲶形目、鲿科、拟鲿属,在我国大多数淡水水域都有分布。拟鲿作为黄河流域的一种原始土著鱼类,曾经具有十分丰富的鱼类资源分布,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在黄河自然水域能够发现的拟鲿十分有限。黄河拟鲿是一种温带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黄河主河道当中,以小鱼小虾、植物根茎为食。它们的身体细长、头略大而纵扁,背部有一条不太明显的背鳍,头部后方两侧处各有一根非常坚硬且带有微毒的刺,从远处看去,它们的尾巴有一定的奇特之处,神似一条牛尾,因此也有人称它们为“牛尾巴鱼”。拟鲿可以适应湍急的黄河水流,常常栖息在黄河大坝头的漩涡深处,以河底的石头缝、乱石堆为家。当前,开展拟鲿的人工繁育和养殖,不仅可以为恢复自然种群数量,有效保护渔业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人工养殖,让拟鲿成为一种经济鱼类,形成养殖产业化发展,带动渔民增收致富。
拟鲿的人工繁育 1、材料与方法:用于繁殖的拟鲿亲本来自河道自然水体,经挑选、短时间暂养后方可进行催产繁殖。 拟鲿催产繁殖:对挑选的拟鲿亲本进行催产,催产亲本29尾,雌雄比17∶12。分两次注射催产激素,第一针注射LRH- A24- 5μg/千克﹢ HCG300500IU/千克;第二针注射LRH-A25μg/千克﹢DOM5毫克/千克﹢HCG2000IU/千克进行催产,水温22℃~22.5℃,效应时间为22小时,产卵率为35%.水温为24℃~25.5℃时,效应时间为12小时,催产率为50%,采用人工授精,圆形塑料捅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5%,两批次共繁殖鱼苗19万尾,培育成规格4.5厘米~5.5厘米的鱼种6万尾,成活率31.58%。拟鲿人工授精时,采取半干法授精,***稀释液采用57%食盐水,即可达到理想的授精效果。 苗种池塘养殖 1.池塘整理:池塘、池梗修缮,清理杂草垃圾,塘底底泥暴晒、整平,暴晒10~15天,期间加水口封闭,避免有水加入而影响暴晒效果,清理移除多余淤泥,使池塘底泥厚度保持在15~20厘米,用农用微耕机将池底底泥均匀翻耕一遍。 2.池塘消毒:池塘消毒目的是杀灭野杂鱼和致病菌,有效改善池塘底质,利于鱼类健康生长和防治病害。放苗前20天左右,池塘加水消毒,水深控制在20厘米左右。应根据池塘的底质情况合理选用消毒剂,生石灰用量为100~150千克/667平方米,漂白粉用量为8~10千克/667平方米,在容器内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到池塘中。 3.池塘肥水:放苗前7~10天向池塘内加注井水,使池水保持在0.5米左右,进水口用60目网具过滤,防止野杂鱼和其他鱼卵进入池塘。加水后2~3天泼洒豆浆和芝麻饼培肥水质,每天泼洒黄豆(干)5~8千克/667平方米、芝麻饼(湿)5~10千克/667平方米,最好两种交替使用,池塘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40厘米时,减少泼洒量,并每天向池塘内注入5厘米左右井水,水位保持在0.8米。 4.苗种投放和投喂管理:在拟鲿受精卵脱模浮出后,3天左右鱼苗体色发黑,游动能力逐渐变强,由水体底部群体集中到部分散游上浮时,用虹吸管吸入水桶内,进行池塘放养。为使鱼苗在下塘后能获得充足的适口生物饵料,放养鱼苗时间最好把握在清塘后7~10天,此时池塘正好处在轮虫、小型枝角类繁殖高峰期。在鱼苗放养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将鱼苗放入水温23℃~25℃的食盐水体中浸洗15~20分钟可清除鱼苗体表的细菌、车轮虫、斜管虫等。在放养鱼苗时要注意调节水温差,承载鱼苗的水体与池塘水体之间温差不能超过3℃,同时池塘内增氧机提前2小时打开搅水增氧,并使池塘内上下水层水温相差不足3℃。放养时间选择在晴天无风的上午最佳。 5.投喂管理:鱼苗下塘后,第二天即可投喂部分糊状饲料,将黄颡鱼颗粒料和鱼粉混合后,加水拌成黏稠状饲料糊,沿池塘周边泼洒。泼洒2~3天后开始投喂软性团块状饲料,黄颡鱼颗粒料粉碎后加面粉混合,投喂时将混合饲料拌湿,用手捏成团状,沿池边投喂,每隔1.5米投喂一个鸡蛋大小的团塊。投喂1小时后,检查饵料用食情况来决定以后的投喂饵料数量,每天投喂3~5次。 投喂7天后逐步减少池塘周边饵料投喂点,增加饲料台附近投喂点和投喂量,最后只保留饲料台附近投料点,并开始用投料机投喂黄颡鱼专用颗粒料,前期每天投喂8~10次,每次投喂20分钟,每次投喂少量饵料,待饵料驯化成功后再调整为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30分钟,投饲量为鱼苗体重的3%~5%。 鱼苗下塘前,先将鱼苗移至5平方米网箱内暂养3~5天,暂养期间每天投喂600~800克冰鲜卤虫,待鱼苗体格健壮,游动能力有所增强时下塘。在池塘饲料台周边用60目网布围建一个20平方米小型育苗区,离池底20厘米处设置充气头增氧。在水面下30厘米处设置10~15个饵料投喂台,下塘第二天开始投喂团块状饵料(黄颡鱼颗粒料粉碎后加10%的鱼粉、10%的诱食剂混合、拌湿、捏团块状),延长卤虫投喂3~4天,用小水泵抽围网外的池水到育苗区,水管未端用80目尼纶筛网制成的网袋过滤大型枝角类和挠足类动物。5~7天后饵料台处设置浮性饵料筐开始投喂1号黄颡鱼漂浮料,采用LED灯光诱食,同时减少团块状饵料投喂,待有少量鱼苗摄食漂浮料时,将池塘水位逐渐加深到1.2米,让池水漫过围网,有一定量鱼苗开始摄食漂浮料时,即可将围网和饵料投喂台撤除。 6.日常管理:拟鲿具有畏光性和集群性的生物学特征,池水要有一定的肥度,透明度不应过大,同时在饵料台周边搭建10~15平方米遮阴区,为鱼苗营造良好的摄食环境。 7.水质管理: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如发现水质异常或强对流天气,应及时加注新水或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池塘水质。定期加水,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使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上,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小时,确保溶氧充足和池塘上下层水温一致。 成鱼池塘养殖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便利、排灌方便。池塘为长方形,池底平坦,面积一般在5~15亩,池深1.8~2.5米,水深1.5~2米为宜,每亩按1千瓦配备增氧机。 2.放养前准备:投放鱼种前20~30天清塘,清塘时水深一般20厘米,用生石灰100千克/亩进行消毒,以消除野杂鱼和病原菌。池塘曝晒7~15天加水60厘米并肥水,施生物渔肥5千克/亩和少量发酵的粪肥,施肥7天后逐渐加水至1.5米。鱼种投放前1~3天做好池水毒性检测,毒性检测时用白瓷盆盛池水,放7~10尾体长10~20厘米的四大家鱼试水1小时,无异常即可。 3.鱼种投放:拟鲿适宜生长水温为15℃~30℃,故鱼种投放时间宜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水温稳定在15℃以上。鱼种投放规格6~10克/尾、密度8000~10000尾/亩,同时搭配规格100~200克/尾的白鲢100尾/亩和规格150~250克/尾的鳙鱼50尾/亩。入池前鱼种用浓度为4%的食盐水浸泡15分钟,以杀死鱼体寄生虫及病原菌。 4.日常管理:(1)饲料投喂。投喂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一般选择浮性膨化饲料,饲料蛋白质水平38%~40%、粗脂肪水平7%以上为宜。全天的投喂量应根据存塘鱼总重量、水温及摄食情况确定,每次投喂以20~30分钟摄食完为宜。每天投喂两次,6~7时投喂全天总投喂量的30%,18~19时投喂全天总投喂量的70%。水温在13℃~25℃时投饵率为2%左右,25℃~35℃时投饵率为3%左右,水温低于13℃或高于35℃时不投喂。随着鱼体的增长,适时调整饲料的粒径。 (2)水质调控。池塘水深保持在1.5~2米,每亩配种4~5盘直径1米的水芹菜菜盘。吸收氨氮等营养物质;每20~3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5~1/3;每10~15天用生石灰10千克/亩化水全池泼洒,调节水体的pH;定期用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调节水质,确保池水“肥、活、嫩、爽”。 (3)合理增氧。合理使用增氧机也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增氧机能增加水中氧气含量、净化鱼塘水体、改善池塘环境。增氧机的使用遵循“三开三不一多”的原则,“三开”指晴天中午、雷雨天气时早上、连绵阴雨天气时半夜开启增氧机,“三不”指投喂饲料时、傍晚时、阴雨天中午不宜开启增氧机,“一多”指缺氧时多开增氧机。乌苏里拟鲿养殖全程池水溶氧不得低于4毫克/升。 5.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摄食和生长情况。通过水芹菜和益生菌调节水质,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药品防治病害。拟鲿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鱼苗培育过程中,应重在预防,调节好养殖水体,做好预防工作,养殖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病害。 (1)气泡病。病因:鱼苗培育池水质过肥,水体中的溶解氧、硫化氢、氨或氮等气体过于饱和,这些气体经鱼苗的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其血液中的气体过于饱和,阻碍血液流动,造成鱼苗死亡。也可能因鱼苗误食大量微小气泡后,在肠道内形成较大气泡。 治疗方法:大量注入井水,降低水温至22℃左右,同时调节水质,减少浮游植物数量,降低浮游植物产氧量;用浓度为4~6毫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改变鱼体皮肤渗透压,使患病鱼体内的气泡逸出体外。 (2)水霉病。病原及症状:病原是水霉菌。主要危害鱼卵、体表有伤口的鱼苗,伤口处有灰白色棉毛状菌丝,使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失去食欲,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鱼苗培育池塘用生石灰消毒,保持池水清洁,放养过程中带水操作,避免鱼体外受伤;全池泼洒食盐及小苏打(碳酸氢钠)合剂(1∶1),使池水达0.08%的浓度;第二天泼洒聚碘溶液250克/667平方米。 (3)车轮虫。病原及症状:车轮虫。鱼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身体充血;当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就会成群结队的围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环游不止的症状,病鱼表现为没有食欲,鱼体消瘦发黑,离群独游。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比例为5∶2),使池水浓度达0.7毫克/升;也可用楝树新鲜支叶煎煮汤汁泼洒,用量50克/升。 养殖结果 经过七个多月的实验性养殖,试验池5亩,投放规格6~10克/尾的拟鲿鱼种5万尾,同年11月底捕捞,共产拟鲿4100千克,产值98400元;平均规格315克/尾、产量820千克/亩;同时套养鲢鳙鱼总产量1033千克,产值9297元。总产值为107697元,总投入66180元,总利润41517元,亩利润8303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8167.html
上一篇
泥鳅寄生虫怎么防治
下一篇
你的小龙虾苗能顺利越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