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下降时,生猪上膘速度加快,养殖户需抓住有利时机,从营养(饲料)、保健、环境等方面做好饲养管理,实现增产增收。
保温御寒与通风协调
检修猪舍:冷风侵入易导致生猪感冒、患肺炎,需及时检修猪舍,堵严漏风部位,可选用草苫或塑料薄膜等因地制宜遮挡。
保持干燥:猪舍湿度高会加重寒冷感,还易诱发皮肤病、呼吸道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要勤垫勤换干草和松土,引导生猪在指定位置排泄,保持俯卧区域洁净干燥。
合理增密:适量增加饲养密度,让生猪相互取暖,既能提高栏舍温度,还可搭配投喂高热量饲料,补充体内热量。
科学通风:保温的同时需做好通风换气,遵循“晴天多通、阴天少通”原则,实现通风与保温的协调平衡。
保健防疫与疾病处置
常规防疫:秋冬季气候多变,生猪易发病,需按防疫规程做好防控,重点预防附红细胞体病、猪感冒、猪瘟、传染性胃肠炎及仔猪三痢等。
减少应激:避免温度突变、环境恶劣、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可在天气变化前两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增强仔猪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疫情处置:发现疫病后,要严格封锁、全面消毒,强化预防注射,按规范处理死猪尸体。若周边发生疫情,除加强猪舍消毒外,严禁外来人员、车辆进入,本场车辆和人员从疫区返回后需彻底消毒。
严防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清水症、锁喉风,是秋冬季生猪多发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感染后1—2天发病,最急性病例几小时内可死亡;急性病例呈肺炎症状,体温升至41℃,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喘咳不止,呈大坐式,鼻孔流浆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后部、腹部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典型症状为急性咽炎,颈部急剧肿大呈紫红色,病初便秘、后腹泻,最终消瘦无力死亡。
预防方法:健康生猪在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肺疫菌苗,发现病猪立即隔离,严格消毒并封锁疫区。
治疗方法:可选用副嗜炎毒康、创欣2号、嗜血康、樟邦神E、替呼肽等药剂之一,每日肌肉注射2次,连续注射4—6天至康复。若治疗不彻底,复发后极易导致死亡。(李萧)
( 来源:农业科技报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6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