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耕:一般用畜力犁和拖拉机深耕。深度为20-25厘米为宜,每年深耕一次,深耕要适时,精细,田面平整。
2、耙地:刚刚犁过的土地,用钉齿耙耙平地面,耙碎土块,耙除杂草的根茎,起到保墒作用。播种后出苗前,土板结,用钉齿耙耙地,破除板结,有利于出苗。多年生牧草地在早春和收割后耙地,可消除杂草,改善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状况,有利于牧草的返青和生长。
3、镇压:播种前土壤表层过于疏松,有坷垃或干旱缺墒,可进行镇压。压碎大坷垃,平整地面,增加土壤的紧密度,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干旱时,播后进行镇压提墒,促进发芽。
4、中耕:出苗后的中耕被称为行间中耕,主要是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防止干旱等。要适时中耕,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特别是灌溉后或雨后及时中耕,以破板板结,保存水分。
5、开沟、做田埂、做垄:开沟作畦与作垄,能够排除积水,有助于通风透光、提高地温。地势低洼易涝区,更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65434.html
上一篇
牧草栽培的施肥技术
下一篇
南方再生稻生产技术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