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专家支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5-05-24 06:56:01
  • 5

在当今注重生态环保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时代背景下,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对于保障水稻高产稳产、减少农药污染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息息相关。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要点涵盖多个方面。首先是选用抗(耐)病品种,这是基础防线。优质的抗(耐)病品种自身具备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能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像一些对稻瘟病、纹枯病等常见病害有良好抗性的品种,能在生长过程中有效减少病害的威胁,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在品种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以及种植习惯等因素,确保所选品种能在本地环境中茁壮成长并发挥最佳抗病性能。

加强田间管理是关键环节。合理密植能够保证水稻群体通风透光良好,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虫害滋生。一般来说,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又能营造不利于病虫害繁衍的环境。科学施肥也不容忽视,平衡施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增强水稻植株的抗逆性。例如,增施钾肥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要注意合理灌溉,保持田间干湿交替,避免长期深水灌溉导致病虫害高发。适时晒田能够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还能控制无效分蘖,减轻病虫害危害。

物理防控手段具有独特优势。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诱杀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多种害虫成虫。这种方法无污染、成本低,且效果显著。一般每 30 亩左右设置一盏杀虫灯,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能大大减少害虫的田间落卵量,降低下一代害虫的发生基数。还可使用性诱剂诱捕害虫,通过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吸引雄虫前来交配,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配繁殖,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在稻田周边悬挂糖醋液诱捕果蝇等害虫,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防控措施。

生物防控同样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天敌资源,如蜘蛛、青蛙、蜻蜓等,它们能够捕食大量害虫,对维持稻田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农药,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繁衍的环境。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等害虫。赤眼蜂能够将卵产在害虫卵内,使害虫卵不能孵化,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这种生物防治方法安全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科学合理用药是绿色防控的必要补充。在病虫害发生初期,根据田间调查结果,准确判断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精准施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剂量和施药次数,避免盲目加大药量和频繁用药。采用新型施药器械,如无人机施药、静电喷雾等,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漂移和浪费,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将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科学用药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为我们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稻米产品,同时也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