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耐旱、耐涝、耐盐碱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实现高粱的高产稳产,需要掌握一系列科学的种植经验。以下将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分享。
选地是高粱种植的基础。高粱适宜种植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作物最好是大豆、玉米等,避免重茬和迎茬。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深度一般在25-30厘米左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每亩施用量在3000-5000公斤左右,再配合适量的化肥,如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将肥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翻耕入土,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品种选择直接关系到高粱的产量和品质。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以及种植目的选择适宜的品种。一般来说,应选择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例如,在东北地区可选择吉杂123、辽杂11号等;在华北地区可选择晋杂22号、冀粱9号等。购买种子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杂质、瘪粒和病粒,然后进行晒种1-2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为了防治病虫害,还可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如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可防治地下害虫;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可防治黑穗病。
高粱的播种时间因地区而异。一般来说,春播高粱在土壤5厘米深处地温稳定在12-13℃时即可播种,东北地区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夏播高粱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播种,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播,条播行距一般在50-60厘米,播深3-5厘米;播株距一般在15-20厘米,每播种3-4粒,播深同样为3-5厘米。播种量要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播种方式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亩用种量在1.5-2公斤左右。为了保证苗全、苗齐、苗壮,播种后要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田间管理是高粱高产的关键环节。在高粱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当幼苗长到3-4片叶时,进行间苗,去除弱苗、病苗和杂苗,每留苗2-3株;当幼苗长到5-6片叶时,进行定苗,每留苗1株。在高粱拔节期,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在植株一侧开沟施肥,然后覆土。要注意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高粱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但又不耐涝,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浇水和排水。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是需水关键期,要保证土壤湿润,但田间不能有积水。
病虫害防治是高粱种植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高粱的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炭疽病、叶斑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螟虫、红蜘蛛等。对于病害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发病初期,可选用相应的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黑穗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炭疽病等。对于虫害的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利用蚜虫的趋黄性,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利用赤眼蜂防治螟虫等。当虫害发生较重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如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防治蚜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螟虫等。
高粱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当高粱穗子下部籽粒变硬、呈现出品种固有的色泽时,即为适宜收获期。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收获过晚,容易造成落粒,损失较大。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使籽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然后进行脱粒、清选,将杂质和瘪粒去除,妥善保存。
实现高粱的高产稳产需要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入手,严格按照科学的种植经验进行操作,才能获得理想的收成。希望以上分享的种植经验能对广大高粱种植户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种出高产优质的高粱。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5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