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专家支招:花生种植误区要点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5-05-23 09:07:02
  • 3

花生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许多种植户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会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帮助广大种植户更好地种植花生,提高经济效益,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花生种植的误区要点。

选种环节至关重要。有些种植户不重视品种的选择,随意选用种子,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不同的花生品种适应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只有选择适宜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比如在土壤肥力较高、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选择产量潜力大、品质优的大果型品种;而在土壤肥力相对较低、干旱少雨的地区,则应选择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的中小果型品种。要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纯度。

土壤处理不容忽视。部分种植户认为花生对土壤要求不高,不进行精细整地和土壤改良就直接播种。实际上,花生根系发达,需要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环境。在种植前,应提前深耕土地,深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要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氮、磷、钾化肥。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花生生长提供长效的养分支持。例如,每亩可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000 - 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

播种时间和密度把握不准也是常见的误区。花生是喜温作物,过早或过晚播种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一般来说,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如果播种过早,地温低,种子发芽慢,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播种过晚,则会错过花生生长的最佳时期,导致产量降低。播种密度也不宜过大或过小。种植密度过大,花生植株相互拥挤,通风透光不良,易引发病虫害,导致花生荚果发育不良;种植密度过小,则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影响产量。合理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大果型品种每亩种植8000 - 10000,中小果型品种每亩种植10000 - 12000,每播种2粒。

施肥方法不当也会对花生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很多种植户在施肥时只注重氮肥的施用,忽视了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补充。花生虽然需要一定量的氮肥,但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植株徒长,抗倒伏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影响花生的品质。在施肥过程中,应遵循平衡施肥的原则,根据花生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在苗期,应以氮肥为主,促进幼苗生长;开花下针期,要增施磷、钾肥,促进花多果多;结荚期和饱果期,可适当补充叶面肥,如喷施磷酸二氢钾等,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饱果率。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也是种植花生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些种植户对病虫害防治不够重视,等到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采取措施,往往为时已晚。花生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根腐病、蛴螬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病株,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防治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花生种植需要注意多个环节,避免陷入各种误区。只有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精心管理,才能种出高产、优质的花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广大种植户要认真学习花生种植知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花生种植水平,为农业增收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