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玉米种植新手指南:病虫害防治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5-05-23 04:07:03
  • 3

对于玉米种植新手而言,病虫害防治是确保玉米茁壮成长、实现高产的关键环节。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会遭遇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了解并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害虫。它主要以幼虫蛀食玉米茎秆、果穗等部位。幼虫会先在玉米心叶处取食,使心叶呈现出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花叶”现象。随着幼虫的生长,它们会蛀入茎秆,导致茎秆易折,影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进而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防治玉米螟,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比如释放赤眼蜂。赤眼蜂会将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从而抑制玉米螟的孵化和生长。一般在玉米螟产卵初期开始释放赤眼蜂,每隔5天左右放一次,连续放3至4次,每次每亩放蜂量在1万至2万头。化学防治方面,可在玉米心叶末期,用辛硫磷颗粒剂等药剂进行灌心,能有效杀死幼虫。

黏虫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一大害虫。黏虫具有群聚性、迁飞性和暴食性。当玉米田出现黏虫时,常常能看到大量的黏虫聚集在叶片上,将叶片吃光,仅留下叶脉。防治黏虫要抓住防治适期,在幼虫3龄之前进行防治效果最佳。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喷雾时要注意均匀周到,确保药剂能覆盖到玉米植株的各个部位,包括叶片正反面、茎秆等,以保证防治效果。利用黏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从而降低幼虫的发生基数。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呈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小斑病病斑较小,椭圆形或近圆形,边缘赤褐色,中央灰白色。这两种病害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和流行。防治这两种病害,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密植,保持田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可喷施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2至3次。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病株会表现出叶片浓绿、宽短质硬、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防治玉米粗缩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清除田间及周边的杂草,减少灰飞虱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在玉米播种前,用吡虫啉等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害。在玉米苗期,要密切关注田间灰飞虱的发生情况,及时喷施杀虫剂进行防治,如噻虫嗪等,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玉米种植新手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迹象。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注意安全用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只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玉米获得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