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专家支招:豆角增收经验要点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5-05-21 22:28:01
  • 33

豆角作为一种常见且深受大众喜爱的蔬菜,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实现豆角的增收,是众多农户关注的焦点问题。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豆角增收的经验要点。

选种是豆角种植的首要环节。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以及市场需求来挑选适宜的品种。例如,在气候较为温暖湿润的地区,可选择耐热性较好的豆角品种;而在土壤肥力一般的地块,则适宜种植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苛刻的品种。优质的种子是高产的基础,购买种子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可对种子进行简单处理,如晒种 1 - 2 天,能有效提高种子的活力,增强其发芽势。

土壤准备至关重要。豆角适宜种植在肥沃、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中。在种植前,应提前深耕土地,深度约 25 - 30 厘米,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每亩施用量在 3000 - 5000 公斤左右。还可适量添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化肥,以满足豆角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将基肥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后,再进行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合理密植是豆角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不同品种的豆角,其适宜的种植密度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蔓生豆角的行距为 60 - 70 厘米,株距为 25 - 30 厘米;矮生豆角的行距为 40 - 50 厘米,株距为 20 - 25 厘米。合理的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豆角植株之间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定植时,要注意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定植深度以子叶露出地面为宜,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是豆角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在豆角生长前期,应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防止植株徒长。当豆角进入开花结荚期后,需水量逐渐增加,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田间积水。可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一般每隔 5 - 7 天浇一次水。追肥要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在豆角开花前,可追施一次氮肥,每亩施尿素 10 - 15 公斤,以促进植株生长;在开花结荚期,应重施磷钾肥,可每亩追施复合肥 20 - 30 公斤,同时每隔 7 - 10 天喷施一次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有效提高豆角的产量和品质。

整枝搭架也是豆角田间管理的重要工作。蔓生豆角需要及时搭架引蔓,使植株向上生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搭架一般在豆角苗长到 30 厘米左右时进行,可选用竹竿或树枝等材料,搭成“人”字形架,架高 2 - 2.5 米。引蔓要在晴天的下午进行,避免折断茎蔓。要及时对豆角植株进行整枝,将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在主蔓长满架后,要及时打顶,促进侧枝萌发和花芽分化,增加结荚数量。

病虫害防治是豆角丰收的重要保障。豆角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炭疽病、白粉病等,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等。防治病虫害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和杂草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例如,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防治锈病,用 2.5%溴氰菊酯乳油 2000 - 3000 倍液防治蚜虫等。注意农药的使用浓度和安全间隔期,避免对豆角造成药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适时采收是保证豆角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豆角一般在开花后 10 - 15 天即可采收,采收标准为豆角饱满、色泽鲜绿、荚果粗细均匀。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豆角。及时采收既能保证豆角的品质,又能促进后续豆角的生长和结荚,提高总产量。

要实现豆角的增收,需要从选种、土壤准备、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整枝搭架、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采收等多个方面入手,严格按照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进行操作,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广大农户朋友们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经验要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豆角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