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详解高粱田间管理要点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5-05-21 10:35:01
  • 25

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田间管理方面有着诸多要点需要注意。从播种前的准备到生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每一步都关乎着高粱的产量与质量。

在播种前,土壤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要进行深耕,深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为宜。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为高粱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深耕还能将土壤中的杂草种子、病菌和害虫翻到土壤深层,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深耕后,要进行耙地和平地作业,使土壤表面平整细碎,有利于播种和种子发芽。

施肥是高粱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高粱生长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养分。在基肥的施用上,应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有机肥不仅能提供全面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量施入化肥。在高粱苗期,对氮肥的需求较少,但对磷、钾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在基肥中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在高粱拔节期至孕穗期,是高粱生长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迅速增加。此时,应重施追肥,每亩施尿素20-25公斤,以满足高粱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播种是高粱种植的重要环节。高粱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当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稳定在12℃-13℃时即可播种。播种方式可采用条播或点播。条播行距一般为30-40厘米,点播株距一般为15-20厘米。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在播种时,要注意种子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可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晒种、浸种、药剂拌种等。晒种可以提高种子的活力,浸种可以使种子吸收足够的水分,药剂拌种可以防治病虫害。

高粱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种。如果发现有缺苗断垄现象,应及时补种或移栽。在高粱苗期,要进行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高粱根系生长。中耕除草还能清除杂草,减少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在高粱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在高粱苗高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三次在高粱拔节期进行。中耕深度一般为3-5厘米。

高粱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高粱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黑穗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螟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等。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适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在高粱抽穗开花期,要注意保持田间土壤湿润。如果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浇水时要注意浇水量和浇水时间,避免大水漫灌。在高粱抽穗开花期,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可以提高高粱的结实率,增加产量。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上午9-11时进行,用竹竿或绳子轻轻敲打高粱植株,使花粉散落,进行授粉。

高粱成熟后,要及时进行收获。高粱的收获时间应根据高粱的品种特性和成熟度来确定。一般来说,当高粱穗子变黄、籽粒变硬、含水量在15%左右时即可收获。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或烘干,使高粱籽粒的含水量降低到安全水分以下,以便储存和加工。

高粱田间管理要点涵盖了从播种前准备到收获后的各个环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高粱的高产稳产,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