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花生田间管理要点全攻略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5-05-21 09:21:02
  • 1

花生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实现花生的高产稳产,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从播种前的精细准备,到生长过程中的各项关键管理环节,每一步都关乎着花生最终的产量与品质。

花生播种前,土壤的选择与处理是基础。花生适宜种植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土壤中。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深耕翻土,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这样能有效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为花生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等,一般每亩施用量在2000-3000公斤左右。再配合适量的化肥,如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以满足花生生长前期对养分的需求。

播种环节也不容小觑。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花生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来说,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花生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适当处理,挑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然后用种衣剂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播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根据花生品种的特点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普通型花生每亩种植8000-10000,每2粒;珍珠豆型花生每亩种植10000-12000,每2粒。播种深度以5厘米左右为宜,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出土。

花生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种。发现缺苗时,应及时补种或移栽,保证苗全苗壮。在花生生长前期,要注意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破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一般在花生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为3-5厘米;在花生团棵期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为6-8厘米。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的方法。化学除草要选择对花生安全、高效的除草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花生进入开花下针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较大。此时要及时追肥,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以满足花生开花下针和结荚对养分的需求。要注意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以促进花生开花下针;如遇降雨过多,要及时排水防涝,防止花生烂根。

在花生生长后期,要注重保叶防早衰。可通过根外追肥的方式,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荚果饱满度。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花生生长后期主要病害有叶斑病、锈病等,可选用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蛴螬等,可选用吡虫啉、毒死蜱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适时收获也是花生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当花生植株上部叶片变黄,中下部叶片脱落,荚果外壳硬化,网纹清晰,种仁饱满时,即为适宜收获期。收获后要及时晾晒,使花生含水量降至安全贮藏标准以下,一般含水量不超过10%,以确保花生的品质和耐贮性。

花生田间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播种前到收获后的各个环节都精心管理。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实现花生的高产优质,为农民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