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生长过程对水分有着特定需求,因此高效灌溉方式对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升至关重要。了解并运用合适的灌溉方式,能为大豆生长创造良好的水分环境,保障其健康茁壮成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大豆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需求各异。在苗期,大豆根系生长迅速但扎根浅,需水量相对较少。此时保持土壤适度湿润即可,一般田间持水量维持在 60% - 70%为宜。若水分过多,土壤透气性变差,易导致根系缺氧,影响根系生长和根瘤菌的活动;水分过少,则会抑制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例如,在一些干旱地区的春播大豆,苗期若灌溉不足,幼苗叶片会发黄、生长缓慢,严重时植株矮小瘦弱,难以形成壮苗。
到了分枝期,大豆生长加快,对水分需求逐渐增加。此阶段需保持土壤湿润,田间持水量应提高到 70% - 80%。充足的水分能促进植株分枝,增加花荚数量。以夏播大豆为例,若分枝期缺水,分枝数量会明显减少,后期花荚数也会相应降低,进而影响产量。
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对水分反应极为敏感。这一阶段需水量达到高峰,田间持水量需保持在 80% - 90%。此时缺水,会导致花荚大量脱落,严重影响产量。据研究表明,在开花结荚期水分亏缺,大豆花荚脱落率可高达 30% - 50%。例如,在一些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大豆因开花结荚期缺水,田间常常出现大量落花落荚现象,减产幅度较大。
鼓粒成熟期,大豆对水分需求又有所变化。此时需适当控制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在 70% - 80%。水分过多易造成植株贪青晚熟,影响籽粒饱满度;水分过少则会使籽粒发育不良,百粒重下降。比如,在秋雨较多的年份,部分地区大豆鼓粒成熟期因土壤湿度过大,出现了倒伏和籽粒不饱满的情况,降低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常见的大豆高效灌溉方式有多种。喷灌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灌溉方式,它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田间。喷灌可以根据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灵活调整喷水量和喷水时间,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避免土壤冲刷和深层渗漏。而且喷灌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豆生长。例如,在一些规模化种植的大豆产区,采用喷灌技术后,大豆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
滴灌也是一种节水效果显著的灌溉方式。它通过滴头将水缓慢滴入大豆根部土壤,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根系周围,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滴灌能够精准控制供水量,满足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尤其适合在干旱缺水地区和水资源较为宝贵的情况下使用。比如,在一些山区的大豆种植中,滴灌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因缺水而产量较低的大豆田,实现了增产增收。
沟灌是一种传统且实用的灌溉方式。它通过在田间开挖沟渠,让水在沟中流动,逐渐渗透到土壤中。沟灌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能使土壤水分分布较为均匀。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大豆田,合理运用沟灌可以有效满足大豆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同时避免田间积水。例如,在一些小型农场的大豆种植中,沟灌仍是一种常用的灌溉方式,为大豆生长提供了基本的水分保障。
在灌溉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灌溉,以免造成水分过度蒸发和植株烫伤。要结合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调整灌溉量,质地黏重的土壤保水性强,灌溉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质地疏松的土壤保水性差,需增加灌溉次数。还要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和大豆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灌溉策略。
选择适合大豆生长的高效灌溉方式,并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管理,是确保大豆高产稳产的关键。通过满足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充分发挥灌溉的作用,能为大豆生长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生产中,种植户应根据自身的种植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宜的灌溉方式,实现大豆种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54585.html
下一篇
如何实现草莓高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