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业> 正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影响产量,如何治疗?

  • 伊川生活网伊川生活网
  • 农业
  • 2025-05-16 16:42:01
  • 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种植过程中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它严重影响黄瓜产量,给农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了解其症状及有效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逐渐变为淡褐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背病斑处溢出白色菌脓,干后形成白色膜状或白色粉末状。茎及叶柄上病斑呈水渍状,褐色,严重时病斑环绕茎部,导致植株枯死。果实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向内扩展到种子,使种子带菌,病部溢出白色菌脓,病斑处常伴有裂纹,湿度大时易腐烂。

该病害主要通过种子、土壤、病残体等传播。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可在种子表面或内部越冬,播种后侵染幼苗。土壤中的病菌可通过灌溉水、雨水溅射等传播到植株上,从气孔、伤口等部位侵入。病残体上的病菌也是重要的侵染源,在适宜条件下可再次侵染黄瓜植株。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时发病重。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氮肥施用过多等栽培管理措施不当,也会加重病害发生。

针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是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捞出后用常温水浸种4小时,再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拌种。其次是农业防治,实行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轮作2 - 3年;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保证植株通风透光良好;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时清除病叶、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菌传播。再者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 - 5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 - 10天喷1次,连续喷2 - 3次。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在喷雾时要注意均匀周到,尤其是叶片背面。加强田间管理,控制好温湿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5 - 30℃,夜间15 - 20℃,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通过通风换气、合理浇水等措施调节温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对于已经发病的黄瓜田块,除了及时用药剂防治外,还要加强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发展,一旦发现病情加重,及时调整防治方案。如病情严重,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和用药浓度,但要注意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超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产量影响极大,种植户要高度重视。通过采取种子处理、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确保黄瓜产量和品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科学用药,加强田间管理,为黄瓜生长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病害损失,实现黄瓜的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