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越冬茬口管理要点对于保障黄瓜在寒冷冬季的生长与产量至关重要。在冬季,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温度低、光照时间短等问题给黄瓜生长带来诸多挑战。因此,掌握科学合理的越冬茬口管理要点,能有效提高黄瓜的抗逆性,使其在艰难环境中茁壮成长,从而为菜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品种选择是关键。应挑选耐低温、弱光且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这类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冬季的恶劣条件,减少因环境不适而引发的病虫害问题。例如津优 35 号,它在低温下雌花分化良好,瓜条生长速度快,商品性佳,是越冬茬黄瓜种植的优良选择之一。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严格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的方法,将种子放入 5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 15 分钟,并不断搅拌,然后在常温下继续浸泡 4 - 6 小时,这样能有效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合理的温度管理不容忽视。黄瓜生长适宜温度一般在 18 - 32℃之间,但冬季温度较低,需做好增温保温措施。在定植后缓苗期,白天温度应保持在 28 - 32℃,夜间 15 - 18℃,以促进新根生长。缓苗后,白天温度可适当降低至 25 - 28℃,夜间 12 - 15℃。当外界气温过低时,要及时采取覆盖地膜、扣小拱棚、加盖草苫等措施进行保温。要注意通风换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通风,先开小口,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避免温度急剧变化对黄瓜造成伤害。下午温度降至 20℃左右时,及时关闭通风口。若遇到连续阴天,也要适当进行短时间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光照管理同样重要。冬季光照时间短、强度弱,应尽量增加黄瓜的光照时间。可通过定期清洁棚膜,保持棚膜的透光性,让更多阳光进入棚内。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延长光照时间。还可在棚内后墙张挂反光幕,增加棚内后部的光照强度,提高地温,促进黄瓜生长。合理密植也有助于改善光照条件,一般每亩定植 3500 - 4000 株为宜,避免植株过于拥挤,相互遮光。
水分管理要根据黄瓜生长阶段和土壤墒情灵活掌握。定植时浇足定植水,缓苗期一般不浇水,以促进根系下扎。缓苗后,根据土壤干湿情况适当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冬季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避免在下午或傍晚浇水,防止地温降低。浇水后要及时通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预防病害发生。在深冬季节,黄瓜生长缓慢,需水量减少,应适当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施肥方面,要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一般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5000 - 8000 公斤、复合肥 50 - 70 公斤。在黄瓜生长过程中,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 10 - 15 公斤、硫酸钾 5 - 10 公斤;结瓜盛期,追肥量可适当增加,每隔 10 - 15 天追施一次,每次每亩追施复合肥 15 - 20 公斤或冲施肥 10 - 15 公斤。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喷施 0.2% - 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他叶面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果实品质。
病虫害防治是越冬茬黄瓜管理的重要环节。冬季黄瓜常见的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等,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加强通风透光、控制棚内湿度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定期对棚内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初期症状,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例如,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发病初期,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如防治霜霉病可用烯酰吗啉,防治灰霉病可用嘧霉胺等。
及时整枝打杈也很重要。要及时摘除黄瓜植株上的侧枝、卷须、老叶和病叶,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一般当侧枝长到 5 - 10 厘米时及时摘除,卷须生长消耗养分,应尽早去除。对于底部的老叶和病叶,要在晴天上午及时摘除,并带出棚外集中销毁,防止病害传播。
黄瓜越冬茬口管理需要菜农精心呵护,从品种选择、温度光照调控、水分肥料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细致入微,才能确保黄瓜在冬季顺利生长,实现高产稳产,为菜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5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