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是一项对土壤改良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的举措。它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秸秆还田并不是简单地将秸秆随意丢弃在田间,而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烧根现象,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秸秆切碎是秸秆还田的重要步骤。未经切碎的秸秆在田间分布不均匀,会影响土壤与秸秆的充分接触,进而阻碍秸秆的腐熟进程。切碎后的秸秆能够更好地与土壤混合,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为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条件。一般来说,秸秆切碎的长度以 5 厘米左右为宜。这样的长度既有利于秸秆在土壤中分解,又不会因为过长而影响播种或田间作业。使用专门的秸秆切碎机械,可以高效地完成这一工作。在切碎过程中,要确保秸秆的破碎程度均匀,避免出现长短不一的情况。
腐熟环节对于秸秆还田至关重要。秸秆腐熟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分解过程,只有当秸秆充分腐熟后,才能真正发挥其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同时避免烧根等问题的发生。腐熟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通常,土壤温度在 20℃ - 35℃之间时,微生物活动较为活跃,有利于秸秆的腐熟。湿度方面,保持土壤含水量在 60% - 70%为宜,过干或过湿都不利于腐熟进程。为了促进秸秆腐熟,可以添加一些腐熟剂。腐熟剂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能够加速秸秆的分解。在添加腐熟剂时,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用量准确。将腐熟剂均匀地撒在切碎的秸秆上,然后翻耕入土,使腐熟剂与秸秆充分接触。
在秸秆还田的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秸秆还田前,要清理田间的杂草和杂物,避免它们与秸秆混合在一起,影响后续的作业和腐熟效果。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调整施肥量。因为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土壤养分,所以需要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以满足微生物分解秸秆的需要。在秸秆还田后,要及时进行深耕或旋耕,使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匀,促进秸秆的分解和养分释放。
如果不注意秸秆切碎和腐熟这两个关键环节,就容易出现烧根现象。未充分切碎的秸秆在土壤中形成架空层,影响土壤通气和水分渗透,导致根系缺氧。而未腐熟的秸秆在土壤中继续发酵,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灼伤农作物的根系,使根系生长受阻,甚至导致植株死亡。一旦发现烧根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可以通过浇水来降低土壤温度,缓解烧根对根系的伤害。根据烧根的严重程度,适当追施一些速效肥料,促进植株的恢复生长。
秸秆还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做好切碎和腐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秸秆还田的优势,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避免因不当操作给农作物带来不必要的损害,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和丰收。让我们重视秸秆还田技术,为打造绿色、生态、高效的农业生产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53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