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呈下降趋势,淘土密度普遍较低,但吸浆虫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它还具有在土壤中多年休眠的习性,最长休眠时间可达12年,各县市区务必高度重视,严密监测,及时预警,科学防控。
防治技术建议:高密度区要切实抓好中蛹期土壤处理和成虫期喷雾防治两个关键环节,一般发生区要做好抽穗至扬花前的成虫防治。
中蛹期防治:小麦孕穗期,每样方有虫蛹4头以上时,可选用辛硫磷、毒死蜱等颗粒剂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后浇水或降雨前撒施效果更好。
成虫期防治:小麦抽穗期,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再施1次药,确保防治效果。
( 来源:央视网、《四川农村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伊川生活网--www.yichuanxian.com.cn 联系QQ/微信:379983363
本文链接: https://www.yichuanxian.com.cn/nongye/27718.html